股票专业配资
日前,江门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电网公司签署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构建电网建设政企新型合作机制,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江门又为何牵手广东电网公司布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传统制造大市,在这场“电力引擎”升级的超级周期,江门如何才能赢得“卡位战”?
要回答新型电力系统是什么这个问题,需要了解一些关于“电”的小知识。
“电力系统在千变万化中追求平衡的艺术”。长久以来,一头是相对稳定可控的传统火电水电机组,一头是预测准确度较高的刚性用电负荷,电力系统在强计划中保持了较好的平衡。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并网,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低密度和分散性,使其发电出力时空分布极度不均衡且“高装机、低电量”,给电力系统带来充裕性、安全性和体制机制挑战。
“需要重构平衡逻辑。”新型电力系统是以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核心,依托智能电网、储能技术、数字调控等支撑,实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灵活互动的现代能源体系。其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电网“源随荷动”的刚性结构,转向“源网荷储”动态平衡的柔性模式。
江门为何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在江门,一条条崭新的银色输电导线源源不断地送出清洁电能。受访者供图
是时代之趋。我国正积极落实“双碳”战略,电力是其中的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载体。按照国家战略,江门正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加快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是转型之要。江门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时期,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着力推动新会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集聚壮大。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是江门发展壮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
是超车之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投资规模大,产业链长,能够为地区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据统计,“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江门要把握产业发展大势,发挥比较优势,抢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先机,加快构筑“弯道超车”新优势。
也就是说,江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势在必行,同时要乘势而上。
江门尽管起步不久,之所以能牵手广东电网公司,成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试验田”,源于其独特的资源禀赋。
区位上。江门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处于承东启西的位置。去年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江门区位交通优势迎来历史性突破和提升。得益于优越的地理位置,江门能源发展优势明显。
比较优势上。江门发展空间广阔、产业基础扎实、侨务资源丰富、能源保障充足、应用场景丰富等综合比较优势更加凸显,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创造更多机遇、带来更大空间。
江门500千伏鳌峰站主变扩建及其配套220千伏线路工程整体完成投产 。受访者供图
用电市场上。江门作为传统制造业大市,自身就拥有广阔的用电市场。据江门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江门全社会用电量达3915357万千瓦时,增长6.8%;其中工业用电249411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4%。
随着江门制造数智化转型的加速,以及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现代化与升级需求大幅增加,亟须建设新型电力系统。
在“双碳”目标推动全国能源转型大趋势下,江门加快抢占新能源赛道。近年来,江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制造业当家,立足江门良好的工业基础,大力拓展新能源赛道,获得初步成效。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和广东老牌工业城市,江门光伏产业发展迅猛。近年,江门依托中欧(江门)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区,加快打造国家硅能源产业发展基地和产品进出口基地,并把硅能源产业链纳入市重点培育的15条产业链之一,在产业链中游光伏组件逐步形成了“光伏玻璃—电池片—胶膜—背板”相对完整的产业链。
在新能源产业上,江门现有规上企业57家,并且每家规上工业企业的平均产值超10亿元,2024年江门新能源产业链实现总产值226.08亿元,发展势头迅猛。
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创新航江门基地项目落户以来,已带动投资额超150亿元的多个新能源电池产业关联项目落户江门或增资扩产。目前,江门新能源电池产业已基本形成了“电池原材料、电芯制造及PACK成组、电池生产装备及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体系,在正极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核心原材料占据新能源电池产业链产值超八成。
今年,江门提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电池、智能装备、硅能源、食品、石化新材料等产业链,加快打造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两大千亿产业集群。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迎来超级周期的当下,江门当何为?
其一,深化政企协同机制,释放改革红利。政企双方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构建电网建设政企新型合作机制,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国家“双碳”战略落地、提升能源电力服务质量,推动江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其二,既要通过顶层设计统筹,也要鼓励基层因地制宜。2024年发布的《江门市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新增装机400万千瓦的目标。有业内人士同时也指出,江门各区县用能需求不同,新能源禀赋也各异,消纳水平、电网承载能力都不尽相同,在强调顶层设计的同时,也要允许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因地制宜优化调整相关措施。
其三,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强大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如,可建设“配微协同”现代智慧配电网,提升分布式光伏“可观、可测、可调、可控”能力,通过源网荷储互动,实现分布式资源“控得住”。去年,恩平市沙湖陶瓷城屋顶光伏项目动工建设。值得关注的是,项目将围绕“智能电网+储能+光伏”的发展思路,分阶段将陶瓷城打造为绿色低碳智慧园区。
纵观全局,江门正以“硬核”产业基础与“软性”制度创新,书写新型电力系统的“江门答卷”。
评论员:申红洲股票专业配资